本文目录一览:
1、汪渊智教授的论文涵盖了民商法学领域的多个重要主题,展现了其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。以下是其主要论文内容的概述:民法基础理论与制度研究:汪教授深入探讨了民法诉讼时效制度,提出了构建合理诉讼时效体系的构想,有助于完善民法制度。
2、汪渊智获得的奖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:1991年4月:获得“山西大学优秀教学工作者”奖,表彰他在教学工作中的卓越贡献。1995年12月:被山西省教委授予“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”称号,标志着他在青年教师中的卓越领导和影响力。
3、主要从事民法学研究。主要讲授民法学、合同法学等课程。已在《法学研究》、《中国法学》、《比较法研究》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。参加国家社科项目两项,主持山西省社科项目等3项。
4、主要讲授经济法学、法学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。已在《法学研究》、《法学评论》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法学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;已出版《市场规制法研究》(独著)、《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》(与汪渊智等合著)、《新编经济法》(主编)等著作;主持国家、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共11项。
1、在探讨《国际商法》课程教学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之间的关系。两者的界限有时并不明确,很多情况下,它们是相互交织的。因此,深入思考两者的关系,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教授国际商法课程具有重要意义。《国际商法》的双语教学,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,如教材选择、教师培训等。
2、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摘要: 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,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,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、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。
3、国际商法概念初探 国际商法作为一门大学课程,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在国外的一些大学中开设多年。[1]在我国,随着近年来对外工作的不断扩大,不仅一些大学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,而且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国际商法已成为许多行业和部门人士的重要而受到普遍重视。
4、综上所述,基于商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时,不管是从国际商法的整体发展趋势分析,又或者是从国内立法体例所处的具体国情分析,均能够看出:在我国,商法若想成为具有独立性质的法律部门,在内外部条件上均存在一定的不成熟。
5、自获得博士学位后,一直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,担任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庭的法官,专注于国际经济法、国际私法和民商法的研究与实践。学术贡献:著作参与:参与出版《诉讼时效司法实务精义》一书,对诉讼时效司法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;同时,也参与了《国际商法》的编撰工作。
1、加入WTO为中国彻底打破旧有的轻商、抑商 传统,振兴商法带来了新的契机。国际贸易日益一 体化的商品经济潮流要求必须振兴我国的商法。
2、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摘要: 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,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,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、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。
3、以《国际商法》为例,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掌握专业词汇,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。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,《国际商法》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深入探讨。这些学生往往没有深厚的法律基础,因此,课程设置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,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。
4、关于国际商法概念的研究,综合考察国内外学者散论于各种著作中对国际商法概念的说明,笔者认为国际商法的概念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,下文分别予以阐述。 从广义上看,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,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。
1、然而,在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,上海大学却因其发表的核心期刊学术论文数量不符合学院规定的3篇,拒绝其博士学位申请。论文数量不达标引发争议 依照《上海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》,博士学位申请人需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2篇学术论文(或达到同等条件)。柴丽杰发表的上述两篇论文均符合这一校级要求。
2、提交申诉申请:将申诉材料提交至所在学院或学位评定分委会的相关部门。提交时,需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并按照学院或学位评定分委会的要求填写相关表格或提交电子文档。校内逐级审批:申诉申请将经过导师、院系分管领导、学位评定分委会的逐级审批。
3、学历要求:申请人须已获得硕士学位,应届硕士毕业生需在入学前取得学位。部分专业接受跨学科背景优秀者。科研成果:需提供至少1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,如SCI/SSCI/EI收录或核心期刊发表。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证明材料。
4、吉林大学:具体文件未收集到,但根据某博士论文的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》来看,发表要求并不完全局限于CSSCI。西南政法大学:要求3篇核心期刊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:推测正常毕业博士生发表论文要求不超过3篇核心。重庆大学:需要发表一篇高水平期刊论文(全国共有10种),同时发表二篇CSSCI期刊库论文。
5、博士生发论文是否要加导师名,取决于具体的学校和学科规定。不同学校和学科的规定差异 上海大学等部分高校:自2022年入学的新生开始,要求凡申请博士学位,所提交的创新成果内容,导师应有实质性指导并在论文有署名。对理、工、农、医类学科,博士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的通讯作者原则上应为导师。
6、上海大学考博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。具体来说:理论上无限制:上海大学对博士生的年龄没有具体规定,因此任何年龄段的人理论上都可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。实际操作与建议:虽然理论上没有年龄限制,但从实际操作和建议的角度来看,45岁以下的考生更被推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