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1、本文介绍两位学者的学术成果,包含硕士及博士论文。论文一,作者为廖咸惠,以《抗战时期的话剧活动1937-45》为题,探讨了1937年至1945年期间话剧活动在抗战时期的状况。廖咸惠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研究所,论文完成于1990年6月。
2、研讨会论文部分,廖咸惠先生的多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,如在第2届加州中国史研究生研讨会上,他探讨了宋代科举考生的宗教心态,以及在第54届亚洲研究学会年会上,他深入研究了宋代士人与鬼魅力量的关系。
3、廖咸惠先生的学术著作一览如下:期刊论文: 《唐宋时期南方后土信仰的演变:以扬州后土崇拜为例》:深入探讨了唐宋时期南方后土信仰的发展和变化,特别是以扬州为例的详细研究。
1、个啊,博士基本150多页吧,8万左右,如果你字少,内容表达明确也没什么关系。
2、一般来说,博士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在5万字以上,有的学校或专业甚至要求更高。这一字数要求是为了确保论文能够全面、深入地探讨研究领域的问题,并展示出博士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。当然,字数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,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同样重要。
3、总之,博士论文的字数要求因学科和学校而异,一般在3万字至5万字之间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,应关注字数要求的同时,更要注重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学术价值。
历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,它不仅能够指导现实、教育国民,还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。通过转变观念,史学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,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。
历史学的价值与社会功能,主要表现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积极影响上。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征。历史学具有的鼓舞、教育的作用,能振奋民族精神,陶冶民族情操。历史实践表明,一个民族的自尊心、自豪感和自强精神,是这一民族自我保存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与源泉。
史学的具体功能包括指导人们社会实践,认识历史发展规律、预见未来,陶冶人们的品格情操和启迪人们的智慧,增强参与意识,提高执政水平,积极参加社会决策等。这些功能都是史学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。
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,可以简略地概括为“鉴往知今,资政育人”八个字。具体说来:第一,在推动人文科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中,在推动人文科学之外的社会科学、思维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的发展中,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。
历史学具有鼓舞人心和教育民众的功能,能够激发民族精神,陶冶民族情操。历史实践证明,一个民族的自尊心、自豪感和自强精神,是这一民族自我保存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和源泉。中国历史上那些堪称民族脊梁的伟人,他们的精神力量永远鼓舞着后人奋勇向前。
具体来说历史学的社会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,对社会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发展。现代力学的创建者牛顿曾说过,我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完全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社会文化的传承更是如此,没有先代文化的积淀与发展,断然是不会出现现代文化的繁荣与昌盛的。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科学。
王铭:《开路神君:中国古代葬仪方相的形制与角色》,《清华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2年第2期。王铭:《中古丧葬方相、魌头礼制等级考论》,《中国中古史研究》(台北)第11期,2011年12月。
王铭,拥有清华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。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,专业为历史学,并在此完成了本科(文学学士)、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习,分别于2002年至2006年、2006年至2011年以及2011年至2011年期间。目前,他担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的博士后,同时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。
出版学术专著《英法近代史》、《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》、《欧美近代史纲》(与王荣堂先生合著)等3部;译著《英王童年秘史》(与单富粮合译)。其中10余篇学术论文被《史学评论》、《新华文摘》、《美国问题评论》、《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文摘》、《人大世界史》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转载。
张群峰的论文著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学术会议论文:在2010年的电力与能源工程学术会议中,与严锦丽、王铭、陈志祥共同研究了水轮发电机通风冷却的数值模拟。
鸦片战争是清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,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在面对资本主义列强时的脆弱,也揭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缺陷和制度落后。这场战争从1840年爆发,到1842年签订《南京条约》结束,短短两年时间,清朝政府遭受了惨败,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痛苦的记忆。
鸦片战争,从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,到1842年8月签订《南京条约》结束,仅仅两年的时间,最后以中国惨败而告终。然而,这并不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,更是中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.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点。
背景 鸦片战争的背景非常复杂,涉及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个方面。在政治上,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,导致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逐渐减少,国家的整体实力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。在经济上,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缓慢,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,而西方列强的商品经济则得到了迅速发展。
鸦片战争不仅引起了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变革,还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。普遍共识是: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,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,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,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。
鸦片战争用炮火轰开了清朝封闭的大门,将当时尚沉睡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自诩的“天朝上国”迷梦中唤醒。面对强敌入侵,他们深感忧患,开始探求救国救民之道,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。这股思想潮流促使他们呼吁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,以抵御外侮,同时寻求内部改革,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