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985免费论文网-论文免费参考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博士论文 >

犯罪心理学博士论文(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)

来源:985免费论文网  | 时间:2025-06-14 12:33:16 |

犯罪心理学博士论文(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)

本文目录一览:

大学生犯罪心理浅谈分析论文(2)

基于这一问题,笔者仔细分析了近些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,发现这些案件虽然起因各异,行为和犯罪性质有很大的差异,但掩藏在这些现象深处的是共同的犯罪心理所起的关键作用。

另外,有学者认为,存在侥幸心理也是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主要特征之一。例如,姚岚(2001)在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特点时指出,在这些大学生中,“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,但由于自以为能够成功的侥幸心理占了上风,驱使他们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”。侥幸心理是促使大学生犯罪意识“外化”的心理机制。

从案件类型来看,女性犯罪罪名较为集中,主要为侵财型犯罪(盗窃、诈骗),故意伤害、性犯罪和毒品犯罪。据统计,上述四类犯罪约占我市女性犯罪案件总数的50%以上。女性由于体力上明显弱于男性,心理上胆小怕事,因此多实施轻体力、隐蔽性的智力型犯罪,较少实施杀人、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。

引言 犯罪,作为社会的一种负面现象,不仅给受害者带来深重的伤害,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。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,深入探究犯罪的心理机制,对于减少和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,有效减少和预防犯罪,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。

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2000字篇一 《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探究》摘要:青少年犯罪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,它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,事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,事关祖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,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急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《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的区别》的论文

1、笼统地说,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。但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,至今仍莫衷一是。狭义的犯罪心理学,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。

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2000字

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2000字篇一 《青少年犯罪心理学探究》摘要:青少年犯罪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,它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,事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,事关祖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,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
关于青少年团伙犯罪心理论文篇一 《浅析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特征及心理因素》[摘 要]团伙犯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类型之一,也是近年来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。青少年团伙犯罪是一种群体活动,有其自身的特征及心理因素。

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规律特点 总的来说,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特点: 青少年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,青少年犯罪无论从人数和作案数都明显呈上升趋势。

(一)、犯罪构成;(1)犯罪客体,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,(2)犯罪的客观方面,是指刑法所规定的,说明行为对某种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事实特征。(3)犯罪主体,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。(4)犯罪的主观方面,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。

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,而是游荡在社会上或去网吧结识不良朋友。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,不仅要把数学和语文学好,还要学好思想品德,从现在做起,从自我做起。与人相处要团结友爱,做到宽宏大量,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。心理健康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。

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研究论文(2)

1、另外,有学者认为,存在侥幸心理也是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主要特征之一。例如,姚岚(2001)在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特点时指出,在这些大学生中,“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,但由于自以为能够成功的侥幸心理占了上风,驱使他们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”。侥幸心理是促使大学生犯罪意识“外化”的心理机制。

2、基于这一问题,笔者仔细分析了近些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,发现这些案件虽然起因各异,行为和犯罪性质有很大的差异,但掩藏在这些现象深处的是共同的犯罪心理所起的关键作用。

3、生理、心理趋于成熟。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 ,也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,其违法犯罪除了具有一般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共性外也具有一定的特 殊性。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规律性、预谋性和智能性。

浅谈女性犯罪心理论文

1、女性由于体力上明显弱于男性,心理上胆小怕事,因此多实施轻体力、隐蔽性的智力型犯罪,较少实施杀人、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。同时,女性属于弱势群体,多为被保护对象,因此社会上对女性的警惕心理容易降低,女性更为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,并且女性也善于利用该性别优势,因而女性实施诈骗等侵财犯罪活动与男性相比容易得手。

2、基于这一问题,笔者仔细分析了近些年来发生的大学生犯罪案件,发现这些案件虽然起因各异,行为和犯罪性质有很大的差异,但掩藏在这些现象深处的是共同的犯罪心理所起的关键作用。

3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: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应用,可以减少和预防犯罪,降低社会冲突和矛盾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还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和幸福感。结语 综上所述,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减少和预防犯罪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。


犯罪心理学博士论文(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)》由: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;
链接地址:/show/405696.html
转载请保留,谢谢!
推荐专题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