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巨大的、正在成长的市场,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,尤其是医疗系统.本文首先简述了虚拟现实在医学中的5种应用,手术培训,手术预演,术中导航,临床诊断,远程干预;然后重点介绍了国际医学领域的VR应用案例,领域涉及外科手术、医疗培训、战争医疗、疼痛转移、消灭幻肢痛、治愈心灵创伤、电脑康复环境等等.
我姐的女儿,我大外甥女就是个残障儿童的母亲,30出头,已经被高血压,心脏病缠上身了。
外甥女孩子出生后脸色发青,被护士匆匆忙忙抱回去放进保温箱吸氧。后来经医生检查,孩子肺部有点问题,但问题不大,主要问题是脑灰质少。我们就问最不好的结果是啥呀?医生说会影响智力发育,造成智力发育缓慢。
我们理解智力发育缓慢,无非就是孩子笨点呗,哪曾想7个月了还不会翻身,9个月时去医院检查,CT,核磁都看不出问题,但医生根据孩子表现判断孩子是脑瘫。
后来经过治疗,康复训练效果都不是很大,现在6岁了,还是站不起来,只能用膝盖走路。外甥女带着孩子去做康复训练,上下楼都特别费劲,孩子大了,本来抱着就费劲,孩子还往下坠,就更加抱不动,自己也累了一身病,高血压,眩晕,心脏也不好,孩子发烧感冒的就抽搐,她血压立马也上来。没有任何办法,大家也都很无奈。
年前,我上网搜了一下,发现一款学步车挺好,适合这个孩子,我就买下送过去了,孩子坐在车里,大人轻松多了。一晃半年多了,孩子脚能着地了,但是还是不能独立站立。
今天看到同是脑瘫患者谢炎廷的新闻,又重新点燃了希望。谢炎挺笔都握不住,但家长的不抛弃不放弃,并付出了艰苦努力,帮助孩子在家里学完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的课程,参加了当地高考,数学只答了选择题,却答了满分,破例成为了兰州大学的旁听生,并且一听听了9年,今年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。
所以,做为残障儿童的母亲,跟普通母亲比,不同的是比普通母亲更加辛苦,更加劳累,相同的是,同样被赋予了母亲的角色,再苦再累也想把孩子抚养长大,哪怕是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呢,都会非常开心!
希望有看到的医生、专家,对孩子的治疗,康复提出您宝贵的建议,先表示感谢!
医学院,医学院,这些年各个大学都在踊跃的建立医学院,基本上所有的985院校都有医学院了,比如近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电子科技大学,天津大学,华南理工大学等都成立了医学院,可以说医学院已经成为一流大学的标配。
为何大家都抢着成立医学院呢?电子科技大学,天津大学这些纯工科的院校都开始建医学院了。
具体什么原因呢?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学现在在科研方面分量非常重要,几乎占了自然科学基金的一半,所有ESI的大半地盘,所以一流大学都急着建医学院。网上都说,现在没有医学院的985院校真的不多了。
目前只有8所985大学没有医学院,不过这些高校也是蠢蠢欲动,而华东师范大学酝酿了好多年,终于成立了医学院。
2020年5月23日,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,聚集优势学科,创新机制、整合资源、搭建平台,为医学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上海市方面多所重磅级人物出息,包括副市长宗明、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顾洪辉、中共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黄红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等。
而且这个成立大会上,华东师范大学又拉了一所附属医院加盟: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
另外还成立了:
“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”揭牌成立
“华东师范大学-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高等研究院”揭牌成立
“华东师范大学-华东疗养院脑和行为研究评估中心”“华东师范大学-华东疗养院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”揭牌成立
“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心理健康与康复医学研究中心”“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儿童早期发展中心”揭牌成立
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仪电集团云赛智联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。
华东师范大学很早以前就想成立医学院了。
早在2018年,华东师范大学就成立了医学院筹建办公室,知道今日才成立了医学院,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不过我的说,上海医学院众多,华东师范大学想分杯羹实在太难,目前上海的著名医学院基本被复旦大学,上海交通大学和海军军医大学把控,连同济大学都只有汤喝没有肉吃。
因为原来的上海医科大学,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本上已经完全垄断了上海市的医学志愿,海军军医大学是因为身份特殊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。而同济大学医学院目前实力就比较尴尬了,华东师大目前想在上海市弄个附属医院都难于上青天。
目前除了4个985高校有医学院外,其他不少高校也有医学院,包括上海大学等。因此上海高校拥有医学院的高校太多了,最后只有复交和海军军医大学有实力,其他都沦为陪衬。
老铁们,你们怎么看呢?